欢迎访问河北生活资讯网  今天是 2024年09月08日 星期天

当前位置: 首页 > 娱乐

电影《阿克达拉》在京举行专家观影研讨会,讲述援疆故事

新京报讯(记者周慧晓婉)近日,由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中共湖北省委宣传部主办,福建电影制片厂、天山电影制片厂、湖北长江电影集团、中共昌吉州党委宣传部、首都文化艺术基金会、北京合力桨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梦想国际影业(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影片《阿克达拉》在京举办观摩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中宣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总编辑张玲,福建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省电影局副局长王辰虎,中国影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刘冰,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副团长王晓旌以及仲呈祥、侯光明、饶曙光、王一川、唐科、皇甫宜川、赵卫防、高雄杰、高小立等电影、艺术界专家学者,与导演张忠、监制西尔扎提·亚合甫、出品人刘朝群、制片人詹梦瑶、后期监制刘小竹、编剧王跃燕、主演吴军、杜少杰、薛奇、李澍等电影《阿克达拉》主创代表齐聚一堂,对影片的现实意义、人物塑造、叙事结构、美学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多方位探讨。中国影协会员工作处处长刘建凯主持研讨会。

影片《阿克达拉》改编自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获奖小说《援疆干部》,以19个省市及中央有关单位援疆工作为背景,以种植棉花为载体,通过援疆干部的现实生活和艺术形象,讲述了他们远离家乡、告别亲人,带着爱和责任,把新疆当作第二故乡,把各族群众当作亲人,与新疆各族人民同心合力,扎根边疆大地、奉献青春力量的感人故事。


电影《阿克达拉》海报。

研讨中,与会专家表示,影片不仅展现了诗情画意的民族风情,也讲述了时代变迁中援疆干部的悲欢离合,兼具历史厚度和人文特色,是一部现实意义与时代价值俱佳的优秀作品。

1996年至今,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干部奔赴新疆,推动各类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资源向新疆集聚,为实现新疆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宣部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主任秦振贵表示,制作团队以敏锐的艺术眼光捕捉到具有强烈现实观照,凝聚无数援疆干部心血和汗水,甚至生命的电影项目。这是大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创作思想的现实写照,是电影人勇担新时代新文化使命的生动实践。

20多年前,对口援疆成为国家战略,一批又一批援疆干部胸怀家国、肩负使命,从全国各地奔赴新疆,将爱洒满天山脚下。中宣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总编辑张玲就曾是其中一员,《阿克达拉》引发了她的共鸣。她表示,虽然援疆回来已经十几年了,但对新疆的牵挂从来没有断过,“我们在那里结识了众多当地的干部职工,和当地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这段经历是我终身宝贵的财富。《阿克达拉》是援疆精神的一种呈现,从中可以看到援疆战友对那片土地的赤诚。”

“文艺创作的基础来源于现实,影片背后是影片主创的努力,更是一代代援疆干部长年累月的付出。”中国影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刘冰感叹道,“在片中,我们看到了新疆的壮丽风光,看到了援疆干部们不屈不挠的精神,看到了他们战天斗地的昂扬精神,观影后对援疆干部们更加充满敬意。”

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副团长王晓旌曾多次去过新疆,观影后她表示,在镜头、灯光、人物的塑造和妆造的合力呈现下,片中跟在新疆看到的人、看到的景、看到的一切相似度极高。她还认为,影片通过时空交叉,把宏大的题材从繁到简,非常精练,体现得非常好。

影片导演张忠从2009年开始关注援疆干部群体,2019年,他看到了福建省第二批援疆干部总领队吴玉辉创作的小说《援疆干部》,心中燃起了创作热情,此后为筹备影片多次前往新疆。2023年9月8日,电影在新疆昌吉州奇台县开机,拍摄历时70天,其间先后转战木垒哈萨克自治县、玛纳斯县、阿克苏地区和上海、福建等地,工作时长超过900个小时。

成片后,影片更名为《阿克达拉》。制片人詹梦瑶说“阿克达拉”源自少数民族语言,意思是白色的原野。白色的原野上种出了白色的棉花是一个奇迹,和影片把棉花作为主线的叙事表达一脉相承。

中国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表示,从《援疆干部》到《阿克达拉》,片名的更改让影片更具特色。他认为,这部戏从援疆干部入手,又不局限于现在的援疆干部,“电影用不到一百分钟的时间展现了六十年的时空,展现的不仅仅是新时代的援疆干部,更是新中国诞生后在新疆进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几代人,片中体现着他们一以贯之的民族精神、民族命运共同体精神和共同建设新疆精神,这是艺术应该描写的永恒主题。”

《阿克达拉》通过维吾尔族小孩的视点叙述了两代援疆干部在新疆的坚守和坚持,影片在创作中体现出的继承和创新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肯定。

中宣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副主任唐科认为,张忠导演延续了谢晋为代表的中国第三代电影导演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中国电影创作传统的血脉在《阿克达拉》中得到了赓续。他表示:“《阿克达拉》中体现的是双向奔赴,不仅是援疆干部关心和支持新疆、帮助新疆,新疆多民族的人民也关怀和帮助从内地去的援疆干部。《牧马人》中的那个角色也是被当地老百姓保护,之后安定下来,把灵魂和根扎在那片土地上,从《阿克达拉》中感受到了中国电影现实主义创作传统和血脉的传承。”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特别欣赏电影的视点选择,他表示《阿克达拉》为民族题材电影内视点、外视点的争论提供了鲜活经验,“过去我们认为只有少数民族的导演或作者才能进入内视点,《阿克达拉》表明,只要坚守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精神和意识,我们选择的人物就能够进入内视点,能够让我们的叙述更有情感力,而这样的故事和影片可以超越过去民族身份争论,找到更好的叙事,让故事的表达更有力量、人情味、能够让人接受,也更能够在国际传播中发挥积极作用。”

编辑 徐美琳

校对 刘军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河北生活资讯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腾讯云秒杀
阿里云服务器